上海780㎡獨棟之家:滿滿的南美洲風情
因為工作原因,蔣先生曾經在十余年里往返于國內和巴西。2019年,他邀請設計師好友賴建安,為他改造可供三代人同住的新家,房子位于上海市區。
正式做設計前,賴建安與蔣先生同游巴西,看建筑、逛市集、吃烤肉,也搜羅木雕和家具,希望將巴西記憶注入蔣先生一家的上海居所。
2022年,新家落成,一共780㎡,3層樓:大量使用巴西特產的玫瑰木;將當地街道的形態化用于占據整面墻的博古架上;在花園開辟水景、不砍一棵原有樹木……
初春,我們探訪了這處帶院子的獨棟之屋,看賴建安如何設計能充分展現屋主特質的家。
以下是設計師賴建安的自述。
因為工作原因,蔣先生曾經在十余年里往返于國內和巴西。2019年,他邀請設計師好友賴建安,為他改造可供三代人同住的新家,房子位于上海市區。
正式做設計前,賴建安與蔣先生同游巴西,看建筑、逛市集、吃烤肉,也搜羅木雕和家具,希望將巴西記憶注入蔣先生一家的上海居所。
2022年,新家落成,一共780㎡,3層樓:大量使用巴西特產的玫瑰木;將當地街道的形態化用于占據整面墻的博古架上;在花園開辟水景、不砍一棵原有樹木……
初春,我們探訪了這處帶院子的獨棟之屋,看賴建安如何設計能充分展現屋主特質的家。
以下是設計師賴建安的自述。
我和屋主蔣先生,其實先做朋友,再成“甲、乙方”。
蔣先生很文氣,曾經是翻譯官,后來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往返巴西,對那里的自然與人文地理很有感情。他也非常熱愛生活、注重細節。我認識他2年后,到了2019年,才正式準備開始設計他與家人的新居,那時,已經比較了解他對家懷有怎樣的期盼。他希望,這處上海市中心的居所里,有巴西的影子。
有一天,蔣先生邀請我同去巴西:“一起去圣保羅、里約,親眼看看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和那里的風土人情。”
▲
蔣先生與賴建安同游巴西,2019年
于是我們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在巴西旅行,看過著名的景點,逛了街巷、建筑、市場、老家具廠,去雨林徒步,也沒錯過本土的小吃。
對我來說,那次旅行更像是站在蔣先生的視角感受巴西,然后抓取靈感,再轉換成設計語言。所以這個家的角角落落可能都藏著關于巴西的回憶,即便它乍看上去并不“熱帶”。
▲
蔣先生的新家,入戶花園
▲
蔣先生的家
同樣有趣的是,我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對收藏感興趣,手表、雪茄、茶葉、畫作、雕塑、家具、生活雜物等等,我都收,現在藏品快有十萬余件了。蔣先生家的大部分畫作、雕塑,也是我們商量著一起選定的,同看藝術展的時候,我會分享自己的所知和見解。所以作為設計師,我嘗試不止步于規劃、修飾空間,也融入這個家庭的過往,讓房子的里里外外更“血肉豐滿”。
▲
賴建安在上海的辦公室,擺滿他多年積累的收藏品
蔣先生的新家總共780㎡,3層的獨棟建筑,帶一個院子,三代人共同居住。一層是一家人主要的社交和活動空間,包含客廳、餐廚區域、茶室。
進入玄關后,首先看到門廳。
門廳中,白色沙發搭配丹麥藝術家的紅色“Safari椅”——造型源于二戰期間重量輕、便攜性強、堅固舒適的軍需椅。沙發與椅子既具有反差,也相互映襯。
▲
玄關中懸掛著的畫作:奔跑5 Run V, 2018
西班牙藝術家愛德華多·阿朗茲·布瓦羅的作品
▲
門廳中的“Safari椅”
與白沙發、紅座椅相對的,是一張茶具齊備的茶桌。
▲
賴建安做客蔣先生家
墻上的畫作來自英國藝術家Christopher Le Brun The Mind's Weather,2020
雕塑作品來自英國藝術家Tony Cragg Mean Average,2021
▲
茶桌上擺滿了蔣先生的茶具
穿過半堵帶有“卒姆托”式裝飾細節的隔斷墻,來到客廳。
▲
從茶室到客廳
客廳的一端,是占據了整面背景墻的博古架。木質架體的排列布局,脫胎于巴西街區中的聚落。巴西的城市中,還保留著最原汁原味的居住聚落。蔣先生曾經帶我去逛了幾個,里面的街道呈棋盤式布局,色彩鮮明且斑駁,民居大多為木構。我對這些街區的印象很深,就將它們的感覺帶入博古架的設計中。
▲
木色與白色相間的博古架,靈感來自巴西街道
錯落的博古架,也與蔣先生所收藏的各式木雕擺件相得益彰。
擺件是蔣先生經年累月在巴西買下的,有的是巴西部落求雨的小雕塑、有的是部落地圖......蔣先生對收藏這些小玩意非常癡迷,所以我們選擇在家里最公共化的區域,將屋主的喜好展現出來。
▲
博古架上的巴西手工藝品
▲
來自巴西藝術家Bia Doria的雕塑作品 Escultura Abstracta,2018
客廳的天花板,我們采用很細的木格柵進行了外包處理,這樣的手法貫穿整個房子。一方面,它體現了巴西的建筑元素。在巴西,我發現本地的建筑非常擅長在天花板、墻面、柜門上使用細木條,既就地取材,又非常具有裝飾性。其實細木條在早期的中國建筑中也常見。我們將這種微妙的建筑語言帶回蔣先生的家中,作為一種文化上的呼應。
另一方面,希望增添家中的精細度。我們在硬裝上做得非常簡單、干凈,需要能夠增加精致細節的元素。
▲
天花板采用細條木格柵外包
家里幾乎所有的家具,都由玫瑰木制成。
巴西的木材資源得天獨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珍稀的玫瑰木。這種木材為巴西所獨有,非常輕,一根手指就能夠挑起一把椅子,密度又高,曾是設計大師們做家具的首選,芬·居爾(Finn Juhl)的第一代酋長椅就是玫瑰木的。
博古架前的一張座椅Dinamarquesa Armchair,來自巴西現代主義大師喬治·扎爾蘇平(Jorge Zalszupin,1922-2020),設計于1959年。這把椅子的靈感源于中世紀的丹麥設計,Dinamarquesa的意思,就是“丹麥女孩”。
▲
Dinamarquesa Armchair,1959
▲
黑色圓幾由建筑師Charlotte Perriand在1926年設計
餐廳中的桌椅也都是玫瑰木的。如今,巴西已經禁止砍伐、出口玫瑰木了,這些家具顯得更加珍稀。
▲
餐廳中的玫瑰木餐桌、餐椅
餐廳中還有一個與巴西有關的元素:藏在西廚櫥柜中的巴西烤爐。
巴西燒烤不用平火,而是立起來烤,牛排放在烤架上,呈15度角,所以一塊肉烤出來有生有熟,很有層次。蔣先生知道,我會幫他在新家里配備一個巴西烤爐,但看到實物后,他驚喜不已:“我以為你把它放在戶外,現在的布局,和在巴西吃烤肉的場景一模一樣!”
▲
西廚右側,嵌入櫥柜中的巴西烤爐
蔣先生和太太非常好客,現在鄰居朋友們都知道,在他家里就能吃到正宗的巴西烤肉。這個小小的烤爐,讓巴西記憶更完整了:視覺、觸覺、嗅覺、味覺都參與了進來。
二層有一間半開放式書房,以及孩子和老人的臥室;三層則是蔣先生夫婦的自留地:臥室、衣帽間、娛樂室。二層、三層的臥室陽臺,全部朝向院子一側,站在窗邊,就能看到花園,距離院里、院外的樹木,也很近。
▲
一樓客廳與樓梯間懸掛著的藝術作品
左:周春芽,綠狗,1998
右:葉紅杏,Eclosion 羽化,2021
▲
二樓的開放式書房
▲
臥室窗邊擺放著美國設計師Richard Patterson的作品:帕特森長凳,他的所有作品都用再生木材手工制作,在屋主看來造型具有海洋精神,催人奮進
▲
三樓公共區懸掛著呂松的作品影#9 Shadow Portrait #9,2019
家具為丹麥建筑師漢斯·奧爾森的編織后背休閑搖椅
在巴西待得久了,蔣先生喜歡親近自然。我仍然希望,他們一家人能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里,盡量延續自然系的生活。
如果站在小區里望這棟房子,它顯得很內斂。
我以前做設計的風格,比較“白派建筑”,比較現代。但蔣先生的生活經歷和性格促使他天然地更偏好溫潤柔和一些的設計。所以這次,在我看來,他的家是溫暖的“新自然主義”。
建筑的外立面,選用了淺灰色的砂巖材料,很耐看。根據四季的日照比,我重新布置了窗的位置:南面和東面日照比較充足,就做大的落地窗,引光入室;西面和北面光照少,開小條窗,并用木格柵來豐富外立面。
▲
南側的落地窗、凹凸的建筑體塊
為了加強房子與自然之間的滲透感,靠院子一側的外立面上開了大扇的落地玻璃窗,一層也有直接到達戶外的玻璃門。
院子的池塘流水、假山樹木被通透的窗洞“借”到室內,室內的人也很容易地就來到戶外。
▲
水池與親水平臺
說到池塘、假山,當初改造院子時,蔣先生提了兩個要求:不砍一棵樹;希望有水景。所以現在L形的院子布局,都是順應樹木的固有點位而定的。置石、水景、親水木平臺就在落地窗前鋪開。木平臺雖然小,卻足夠一家人曬太陽、看書、喂魚,很愜意。
▲
丹麥FOX Lounge chair藤編休閑椅
以及丹麥Franco Albini&Franca Helg設計的Ottoman茶幾/坐墩
蔣先生是園藝達人,很懂花草,有了院子以后,經常花很長的時間待在這里。現在正是早春時節,相信很快又能看到他在花園里忙前忙后的身影了。
- 03-10
- 03-10
- 03-10
- 03-10
- 03-10
- 03-09
- 03-09
- 03-09
- 03-09
- 03-09
選擇夢可依的7大理由:
① 合法誠信:以公司名義開設,工商局備案齊全,保證賣的都是100%正品。
② 生產經驗:本店在以家具聞名的順德龍江開設有廠房,有8年的家具制造經驗。
③ 價廉物美:產品都是自產自銷,沒有中間的環節,價格要比市場上的低。
④ 品質強硬:我們的產品在選料方面都經過嚴格把關,杜絕了劣、爛、差一切不及格的產品流到市場上。
⑤ 服務至上:24小時不間斷聯系QQ、手機、郵箱多種聯系方式,方便第一時間為您解決問題。
⑥ 專業隊伍:我們有一支強大而專業的團隊,保證無論從售前、售中、售后都做得一絲不茍。
⑦ 始終如一:我們誠信第一,我們用心服務,我們專注品質。